Wednesday, July 4, 2012

大勢至菩薩聖訓第一輯

末學於流通處初見一本名為『大勢至菩薩聖訓第一輯』善書,乃由南天直轄全真堂奉旨扶鸞著作。這善書會讓末學特別喜歡,是因為聖訓裏有許多內容,讀後心有慼慼焉。另外菩薩普降甘霖期約在2009/3/6至2009/10/31之間。也可能比較適合現在的人們接受,畢竟世間凡人能看得見的, 感受得到的往往是比較短暫的記憶。這內容裏菩薩以非常淺顯易懂,且不陌生,又接近現在台灣社會時事的現象說法,甚至提到「節能減碳」與地球溫室效應間的關係廣為眾生開示。

內容中提及為何「鸞門之普化」現象,明白地開示。這也解惑了末學對臺疆地區為何扶鸞現象有如此眾多的原因。末學終於明白!

更提及之前於美國驟逝後的富豪,子女展開一場遺產大鬥爭,沒名分的子女紛紛認祖歸宗,想分一杯羹等等現象,以「放下一切,共修菩提」為題向眾生開示。

最令末學感同身受的一個主題是「惶惶度日」篇,菩薩開示:「吾觀來堂求取功名符的善信大德,不分男女、不分老幼,都企望能因考上國家考試而謀得公職,使生活無虞,但無虞之後,誰又會想到該做甚麼利國利民的事呢?大部分的人工作穩定之後,就開始腐敗度日,找不到下個奮鬥的目標,甚至只想著未來能領到多少的退休金。試想,領到退休金又如何?這輩子真的就這麼過了嗎?」

亦以「節能減碳」為篇題,開示「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應從自身做起,愛護整個地球,也從省水、省電及克制不必要的消費做好資源回收,才能減緩大環境的惡化。」

而2009年中臺疆各地久旱不雨,以「人心之良善與醜惡」為篇題,開示「其實,上天也是知曉眾人之心聲,但下雨、晴天還是取決於人心。人心善則風調雨順,人心惡則旱澇並至。」

欲詳閱此善書者,可於全真堂網頁中尋找、或於流通處尋找或直接 Google 尋找全文。

濟公活佛素食頌

素食好、素食好
水果青菜營養高
味道新鮮吃得飽
素食好、素食好
沒有葷腥蚊蠅少
容易消化胃腸好
素食好、素食好
培養仁心不急燥
清心寡欲煩惱少
素食好、素食好
清口嫌晚不嫌早
免結冤家孽債討
素食好、素食好
效聖學佛功德造
延壽消災樂陶陶

為何要吃素?把印祖文鈔裡的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,多看幾遍,就會想吃素了。

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:
印光大師
原文:

        戒殺放生之事,淺而易見;戒殺放生之理,深而難明。若不明其理,縱能行其事,其心決不能至誠惻怛。其福田利益,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微淺。倘遇不知者阻誹,遂可被彼所轉,而一腔善心,隨即消滅者有之。以故不避繁詞,用申其義。俾物類同沐慈恩,人倫各培福祉。以懇到之深仁,滅自他之殺報。同臻壽域,共樂天年。尚祈以此功德,回向西方。則永出輪回,高超三界,為彌陀之弟子,作海眾之良朋矣。閱者幸注意焉。
        原夫水陸眾生一念心性,直下與三世諸佛,無二無別。但以宿惡業力,障蔽妙明,不能顯現,淪于異類。遂致知識陋劣,除求食避死之外,了無所知。譬如大寶銅鏡,經劫蒙塵。不唯毫無光明,即彼銅體,亦不顯現,直同廢物。忽遇智人,知是寶鏡,具有照天照地無邊光明。遂日事磨礱,初則略露鏡體,次則漸發光明。及乎磨之至極,則照天照地之光,全體顯現。無智之人,方始貴重,視為至寶。
        須知此光,鏡本自具,非從磨得。雖復自具,倘無磨礱之緣,從劫至劫,亦無發光之日。一切人天六道眾生心性,悉皆如是。由無始來,惑業障蔽,不能顯發本具妙明,迷背真性,造生死業。大覺世尊,知諸眾生一念心性,與佛同儔。因茲種種方便,隨機說法。普令修習戒定慧道,以期斷惑業而復本有,圓福慧以證法身。
        又令世人發慈悲心,戒殺放生。良以我與一切眾生,皆在輪迴之中。從無始來展轉相生,展轉相殺。彼固各各皆為我之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兒女,我亦各各皆為彼之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兒女。彼固頻頻由惡業力,或于人中,或于異類,受我殺戮。我亦頻頻由惡業力,或于人中,或于異類,受彼殺戮。久經長劫,相生相殺,了無底止。凡夫不知,如來洞見。不思則已,思之則不勝慚愧悲憫矣!我今幸承宿世福善,生於人道。固宜解怨釋結,戒殺放生。令彼一切有生命者,各得其所。又為念佛回向凈土,令得度脫。縱彼業重,未能即生,我當仗此慈善功德,決祈臨終往生西方。既往生已,即得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永出輪迴,漸證佛果矣。
        且愛物放生,古聖先賢皆行此事。故《書》有“鳥獸魚鱉咸若”之文,而文王澤及枯骨,況有知覺之物哉?至于簡子放鳩,子產畜魚,隨侯濟蛇,楊寶救雀。此固聖賢一視同仁之心,尚不知其蠢動含靈,皆具佛性。展轉升沉,互為怨親,及將來決定成佛等義。
        迨至大教東來,三世因果,及生佛心性平等無二之理,大明於世。凡大聖大賢,無不以戒殺放生,為挽殺劫以培福果,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。古云:“欲知世上刀兵劫,須聽屠門半夜聲。”又云:“欲得世間無兵劫,除非眾生不食肉。”是知戒殺放生,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。故陳智者大師,買臨海江滬溪梁六十餘所,亙四百餘里為放生池。請敕立碑,禁止漁捕。有偷捕者,動輒得禍。直至唐貞觀中,猶然如是。唐肅宗乾元二年,詔天下諸州各立放生池,敕顏真卿撰碑文,並書丹。有云:“我皇舉天下以為池,罄域中而蒙福,承陀羅尼加持之力,竭煩惱海生死之津。揆之前古,曾何仿佛。”宋真宗天禧元年,詔天下立放生池,而杭州西湖,亦宋之放生池也。明蓮池大師,立放生池於上方、長壽二處。其《戒殺放生文》,流通天下。迄今三百餘年以來,景仰高風,慈濟物類之緇素通人,何可勝數。
        或曰:鰥寡孤獨,貧窮患難,所在皆有,何不周濟,而乃汲汲於不相關涉之異類。其緩急輕重,不亦倒置乎哉?   答曰:子未知如來教人戒殺放生之所以也。夫人、物雖異,佛性原同。彼以惡業淪於異類,我以善業幸得人身。若不加憫恤,恣情食噉。一旦我福或盡,彼罪或畢,難免從頭償還,充彼口腹。須知刀兵大劫,皆宿世之殺業所感。若無殺業,縱身遇賊寇,當起善心,不加誅戮。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,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。是知護生,原屬護自。戒殺可免天殺、鬼神殺、盜賊殺、未來怨怨相報殺。
        鰥寡孤獨,貧窮患難,亦當隨分隨力以行周濟。豈戒殺放生之人,絕不作此項功德乎?然鰥寡等雖深可矜憫,尚未至於死地。物則不行救贖,立見登鼎俎以充口腹矣。
        又曰:物類無盡,能放幾何?答曰:須知放生一事,實為發起同人,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。企其體貼放之之意,中心惻然,不忍食噉。既不食噉,則捕者便息。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,自在飛走游泳於自所行境,則成不放之普放。非所謂以天下而為池乎?縱不能人各如是,而一人不忍食肉,則無量水陸生命,得免殺戮。況不止一人乎?
        又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,斷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因,作長壽無病、富貴安樂、父子團圝、夫妻偕老之緣。正所以預行周濟,令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鰥寡等苦,長享受壽富等樂。非所謂罄域中而蒙福乎?何可漠然置之?
        子審思之,戒殺放生,畢竟是汲汲為人,抑止汲汲為物,而緩急輕重倒置乎?
        南潯極樂寺外,向有放生池。以磡未全砌,遂致坍塌。兼復多年未濬,淤泥充滿。每有善士就河放生,雖發善心,生難獲益。其旦蒙放而暮復遭捕者,當居多半。若近大江,則固宜放之江中,小河則斷非所宜。園林大師心有不忍,擬欲深濬其池,外築圍墻以為防護,俾放生有地,而盜捕無由,其意亦良厚矣。尚未開工,適普陀覺三大師至,一見即志道相契。旋以寺事付託,而己則放下萬緣,專修凈業焉。覺師纘承舊緒,即欲速成其事。但以工程浩大,獨力難成。擬募闔鎮善信人等,共襄勝事。祈予作序。
        予常痛念近世殺劫之慘,欲挽無力,因彼之請,觸動予懷。遂將吾人與物類之本具真心,及隨業升沉,並殺生護生之現未果報,撮略言之。冀諸位檀越,同發善念,同捐凈資,俾此舉速得成功,庶物類悉皆得所,其功德利益,無量無邊。豈特現世萬禍冰消,千祥雲集,而未來世之銜恩報德者,正不知其幾千萬億也!

靈巖小叢書裡有吃素有什麼好處醫學博士為什麼要吃素兩書,很適合想吃素的大眾藉以理解吃素與不吃素的差異何在?